蔡國雙祖輩生活在青龍河村,山高林莽、人煙稀少的環境,讓狩獵捕魚成爲祖輩们获得生存的重要方式。他的父亲就是当地有名的狩猎高手,自幼跟随穿山越岭打猎,对狩猎产生浓厚兴趣。十多年前在邮政局做投递员期间,也经常学习狩猎和兽医知識,爲後來創業奠定了技能基礎。現在養殖野豬時,如果野豬生病什麽的,完全用用不著雇請別人。他說,從事專業養殖,除了興趣,當然更多的是迫于生計,當時家裏有兩個孩子念書,還要贍養年邁的父母,家庭開支是他工資收入的兩倍多,不重新創業實在沒有辦法。
去年,他就从山上活捉了10多头野豬,他将活捉的野豬关在圈里试养,待农历十月将尽膘肥体壮时,其中的三头拱开木料栅栏溜进深山,气得女儿伤心落泪。他安慰女儿说:“让它们跑吧,终归我要将他们捉回来的。”鉴于教训,他改造了畜圈,并为每头训养的野豬取上名字,他只要呼唤名字,它们就能本能地向他跟前磨蹭。有时,他还大胆的将野豬放归深山,只要他呼唤便跑回来。
现在蔡国双的養殖场野豬种猪就是从山上活捉的。训养繁殖时,一类是纯野豬繁殖,一类是野豬与家猪杂交,今年,他家喂养规模已达百余头。单此一项,他家今年至少可获纯收入10万元。他家周边的37家农户按照协议喂养41头母豬,豬仔按照保底價回收,平均每頭母豬每年可为农户增收4000元以上。邻近村栗子坪村村支书熊代国去年喂养母豬一头,仅野豬仔就卖8000多元,他掐指算帐远比种植农作物合算。野豬肉質精瘦、味道鮮美,産品供不應求,市場前景十分看好,村民養殖積極性很高。
觀看:5149
隨著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出台了,養豬業開始有了准入門檻,豬場環保.... 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