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持人】:豬肉的行情時跌時漲,對于養殖戶來說,想賺到錢首先就得提高小豬的成活率。然而一窩小豬有十來頭,想讓每頭小豬都吃好奶、健康長大並不容易。小猪出生头三天的養護特别關鍵,就在这头三天里,会发生不少您意想不到的事。
【解說】: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,小豬仔一出生要受好多折騰。先要剪掉臍帶,再下來要剪掉牙齒,最後小小的一條尾巴也不會被放過。爲什麽小豬一出生要受這麽多苦呢?
先說這第一剪,臍帶大家都不陌生,豬和人一樣,都是哺乳動物,胎兒在母體內,是靠臍帶輸送營養的。等仔豬出生以後,仔豬就有了自己的呼吸和營養循環,臍帶的功能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。小豬的臍帶有十多厘米長,拖在仔豬的肚皮底下會很礙事,很可能成爲病菌侵入的通道。
【采訪】郭斌:因爲臍帶是連接小豬五髒六腑,外面的細菌很容易通過臍帶進入小豬的腹內,給小豬帶來傷害,帶來影響。
【解說】:另外,小豬很好動,吃奶時也會擠來擠去,臍帶太長了容易被踩到,一感染的話就會引發疾病。在自然情況下,臍帶一般幾天就會自己脫落,但是這個過程就會導致有些小豬感染死亡,人工養殖,圖的就是效益,死一頭小豬,那就意味損失三百多塊錢。所以對于剛出生的小豬仔,臍帶是必須剪掉的。
【采訪】郭斌:我們一般在離小豬的臍部的兩厘米處進行結紮,用麻繩帶進行結紮,結紮的過程中不能用力太猛,太猛的話直接把臍帶勒斷了。
【解說】:在臍部留出2厘米的臍帶可以防止小豬在運動時麻繩滑落。對于剛剛出生的小豬仔來說,臍帶是命根子,剪刀和臍帶口都要消毒,防止感染。
小豬一生下來要剪臍帶很好理解,然而,好端端的乳牙爲什麽也要剪掉呢?
【采訪】謝賢嶽:豬跟人不一樣,仔豬生下來就帶有八顆犬牙,而且犬牙比較鋒利,它是豬在長期進化中就留下來的。
【采访】专家 舒希凡:野猪的话我们印象都有两颗长长的獠牙,它的獠牙可以起一个保护自己的作用,如果遇到敌害的话它可以进行攻击。
【解說】:對于野生動物而言,牙齒首先是用來保護自己和防禦外敵的。另外,豬是雜食性的動物,野生狀態下它們要自己到處去找食物,長幾顆鋒利的牙齒利于取食。然而,經過千百年的馴養,住已經成了家畜了,牙齒的功能相對來說已經大大減弱了。
因爲在現代規模化養殖中,豬吃的都是一些易咀嚼、易消化的飼料,它用來保護自己的犬牙就沒有用武之地了,更重要的是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,小豬的犬牙還會對母媽媽和其它小夥伴造成傷害。
【采访】专家 舒希凡:如果牙齿没有剪的话,小猪去咬母猪的乳头的时候,母猪就会感觉到痛,它就会拒绝哺乳。
【解说】: 猪妈妈一旦不哺乳了,小猪仔的日子肯定不好过,算个账你就知道母猪有多辛苦了。一般母猪一生要产七八胎,每胎要产10来头小猪,这样算来一生要喂养七八十头小猪。而每一头小猪一般要吃二十来天的奶,一旦某一头小猪咬伤了母猪的乳头,导致母猪患上乳房炎的话,那么母猪就会拒绝哺乳,一窝小猪可就没得吃了。
【采訪】謝賢嶽:再一點就是仔豬天性比較好玩,在玩耍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害到同伴。
【解說】:小豬的成長空間十分有限,你咬我一下,我咬你一下十分常見,如果大家都長著鋒利的犬牙,就會咬得遍體鱗傷。如此看來,即使剪牙會讓小豬受點苦,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了。
【采訪】謝賢嶽:剪牙有專門的剪牙鉗,剪牙的時候要對剪牙鉗進行消毒,剪牙的時候剪牙鉗要平剪,就是剪牙鉗與牙龈要平行,剪一半保留一半。
【解說】:剪牙並不是拔牙,不會傷害到仔豬神經。臍帶必須剪掉,牙齒不得已剪掉,而這尾巴又礙著誰了呢?動物長尾巴都有用處,豬自然也不例外。
【采訪】郭斌:小豬的尾巴它主要有兩個作用,第一個就是來驅趕蚊蟲,小豬可以通過自己的尾巴左右搖擺,可以把蚊蟲趕走,保護自己的肛門陰戶。
【解說】:另外小豬的尾巴是衡量小豬健康程度的一個標志。
【采訪】郭斌:往往那些不健康的小豬或者有病的小豬,它的尾巴經常是耷在屁股的後面,基本上不動,但是作爲一個很有活力的小豬,它尾巴左右搖擺的比較有力度,而且比較有力量。
【解說】:尾巴既然這麽有用,爲什麽還要剪掉呢?
規模化豬場飼養密度比較大,一個欄舍裏面十幾頭小豬在一起,小豬跟小孩有很相似的地方,它們對動的物體比較感興趣。
【采訪】郭斌:十幾頭小豬在一起尾巴動來動去,它就很容易去撕咬。
【解說】:原來,剪尾巴也是爲了防止小豬互相咬尾。豬場的小豬仔太多了,一旦咬傷尾巴就容易感染。
【采訪】郭斌:受感染的話問題就大了,第一個會直接影響它的長速,嚴重的會造成死亡,還有一個會影響豬肉的肉質。
【解說】:看來這尾巴也是不得不剪了,不過,剪掉尾巴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獲。
【采訪】郭斌:剪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節省飼料,提高日增重。
【解說】:剪掉尾巴怎麽會節省飼料呢?
【采訪】郭斌:每天小豬搖尾造成的能量消耗它是很大的,從小到大很大的能量,如果把這些能量集結在一起,它可以提高日增重的2%到3%。所以它減少能量的話它等于節省了飼料。
【解說】:節省了飼料等于節省了養豬的成本,對豬場是件好事。不過,剪尾巴又得讓小豬受一次苦了。爲了盡可能降低小豬的痛苦,這剪尾巴也有規矩。
【采訪】郭斌:剪尾我們現在有快剪和慢剪,快剪就是我們用電烙鐵和剪刀直接一剪直接剪下去,這叫快剪,這也是規模豬場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。
【解說】:另外一種叫慢剪,不用剪刀,可以算作對動物的一種福利,讓小豬少受點罪。
【采訪】郭斌:用這個圈子套住尾巴,套住小豬的尾巴,讓這個套住的部分血液無法循環,讓它在七到十天之內自然的進行脫落。
【解說】:由于豬的品種不同,尾巴的長短也有差別,剪尾的長度也不一樣。一般剪掉三分之二,留三分之一還能起到保護肛門和衡量健康的作用。剪尾巴必然有傷口,消毒是少不了的。剪掉三分之二尾巴以後咬傷尾巴的機率就小多了。
【解說】:剪掉了尾巴的小豬,就不會追逐著夥伴的尾巴玩了。養殖場爲了讓小豬玩好,還給它們添置了新玩具。
【采访】专家 舒希凡:有些规模化猪场里头我们也可以看到,他会丢一些小玩具,给小猪转移注意力。
【解說】:剪臍帶剪牙剪尾巴,看著是讓小豬受了點苦,實際上是養殖場對小豬健康成長的呵護。而對于小豬仔,頭三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吃奶了。新生仔豬要吃乳汁,這豬他*的初乳是最不同尋常的,營養物質相當豐富。初乳裏面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很高,仔豬吃了可以提高抗病力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仔豬在10日齡左右才開始産生免疫球蛋白,之前都是通過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給豬提供長時間的保護力。
【解說】:不過,仔豬想吃好初乳可並不容易。因爲小豬仔太多了,很難讓每頭小豬都能吃好吃飽。如果不人爲幹預的話,在豬場基本上每一胎都會有一頭小豬長成僵豬,生長後期怎麽喂都長不大,規模越大,出現的僵豬就會越多,損失也更大。爲了盡可能降低僵豬的數量,就得要保證每一頭小豬仔都能吃好初乳。
【采访】专家 舒希凡: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,所以十头左右的猪生下来,肯定是有强有弱,但是我们商品生产又要求最后出去的商品整齐度要比较高,就要求我们来区别饲养。
【解說】:所謂區別飼養就是爲了給弱小的仔豬更多的關愛,想辦法讓它們多吃一點初乳。飼養員很清楚,母豬每個奶頭分泌的乳汁量是不一樣的。相對來說,前面幾對乳頭的乳汁量比後面幾對要多一點,所以飼養員就要想辦法讓弱小的仔豬吃前面乳頭的奶水。
【采访】专家 舒希凡:那区别饲养在哺乳仔豬阶段,就是固定奶头的方法。
【解說】:也就是說要想辦法讓弱小的仔豬一直固定吃前面奶水足的奶頭。
【采访】专家 舒希凡:特别是二到四对乳头它这个乳汁量分泌得是最多的,我们把比较弱小的仔豬固定在这个奶头位置上。
【解說】:只有讓弱仔多吃一點(www.nczfJ.com/),才能趕上大部隊,提高整體哺乳仔豬的整齊度。母豬一次能生十頭左右的小豬,這些小豬還是間隔出生的,要給它們科學的分配乳頭,說著容易做著可麻煩了。小豬又聽不懂人話,你讓它吃哪個乳頭它就會吃哪個嗎?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琢磨,飼養員摸索出了一條很有效的辦法,給小豬成批的分大小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我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,仔豬在産五到六頭以後,它基本上就可以分辨出哪頭豬大,哪一只豬小。
【解說】:剛出生的小豬要分兩批分配乳頭。先出生的這幾頭是第一批,先讓它們在保溫箱裏暖和暖和,觀察它們的大小強弱,給它們分配好乳頭後,才會被抱到對應的乳頭上吃奶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因此我們就可以將那個個體重稍微大一點的,放到後幾對乳頭去喂,個體重比較小的放在前幾對乳頭去喂。
【解說】:豬媽媽有兩排乳頭,把前五六只放在同一排,後出生的小豬放在另一排。剛出生的小豬的記憶力還不強,分配好的乳頭並不是一次就能固定下來的,一般頭三天飼養員都要多費點心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飼養員需要固定三天,三天以後這些仔豬就可以通過氣味找到各自的乳頭,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固定奶頭做好了。
【導讀】:怎麽才能讓豬媽媽多産奶呢?小豬拉稀了怎麽辦?如何讓能一窩小豬仔長得勻稱結實呢?《小豬出生頭三天》繼續播出。
【主持人】:奶頭固定好了,小豬吃奶的事才算剛剛開了個頭。養過豬的人都知道,母豬奶水不足是豬場裏的一件煩心事,一窩小豬十幾個小寶寶都等著吃呢,而豬媽媽卻沒有足夠的奶水喂孩子。怎麽讓豬媽媽多産奶呢?
【解說】:對于一些乳房幹癟、發育不良而無法放奶的母豬,只能把小豬抱給其它母豬代養了。而對于大多數乳房健康的豬媽媽來說,就得檢查檢查它們的夥食了。如果母豬長期吃缺乏營養的飼料,奶水肯定跟不上。
【采访】专家 舒希凡:和我们人一样因为猪也是生物,我们哺乳阶段的婴儿它长得好不好,和他*的奶水非常有关。
【解說】:哺乳仔豬長得好壞,它和哺乳母豬奶水的質量是息息相關的。也就是說,母豬吃好了,小豬才有好日子過。
【采访】专家 欧阳延生:在料方面我们选择好的饲料,能够让母猪产生更多的优质的奶水,来提高我们的仔豬成活率。
【解說】:在豬場裏所有的飼料中,哺乳母豬飼料飼養標准是最高的。看著僅僅是小豬吃奶這二十來天的事,實際上想讓小豬吃好奶,豬場從母豬一懷孕開始就要給豬媽媽開小竈了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母豬懷孕從零到114天到産仔這一個漫長的過程,好比一場馬拉松比賽,這段過程要消耗母豬大量的體力,母豬在這段時間我們必須提供合適的飼料。
【解說】:比如說從懷孕當天到96天,豬場通常喂懷孕母豬料給豬媽媽吃,這道營養餐裏含有大量的蛋白質、脂肪,礦物元素等,完全可以滿足母豬和胎兒發育的需要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我們一般從懷孕96天到114天這段時間我們采食是哺乳料,因爲這段時間胎兒的發育比較快,母豬也要泌乳做好准備。
【解說】:哺乳飼料的原料相對來說更要好一些,采用了東北玉米,優質豆粕,還添加了魚粉,母豬吃這樣的飼料,奶水的品質和泌乳量都會有所保證。這樣小豬仔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。
然而,豬場裏並不是每一個豬媽媽都有責任心的。有些母豬明明有奶,但是母性比較差,就是不願意給仔豬哺乳。它們把乳房藏在身子底下,導致仔豬無法哺乳。對于有奶而不願喂的母豬就需要人工幫幫忙了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我們通常有兩種方法,第一種就是通過撫摸母豬的乳房,用人爲的刺激讓它俯臥下來,讓仔豬哺乳。
【解說】:還有一種更具溫情的方式讓豬媽媽給小豬喂奶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拿幾頭小豬到母豬頭部,通過小豬的尖叫,一些叫聲、氣味讓母豬感覺到有仔豬過來吃奶,從而喚起母豬的母性。
【解說】:豬媽媽有奶吃是豬場的大喜事,不過,小豬吃完了卻不一定能吸收好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像這窩仔豬很明顯的就出現了拉稀,這種拉稀在一個豬場裏面是很普遍的。
【解說】:仔豬拉稀也是困擾養殖戶的一個大難題。
【采訪】:
养殖户 夏保秀:小猪拉稀危险性很大,传染性很快,一不小心它就全部传播。要是护理不好全部死掉,一窝猪损失小的上千,多的上万。
专家 舒希凡:刚开始我去看这个小猪还是活蹦乱跳的,再过一两个小时去看之后小猪出现拉稀的症状,然后伴随有呕吐的症状,很快就出现脱水,这个小猪样子一下就变掉了。
【解說】:爲了盡可能地避免仔豬拉稀,就要搞清楚是什麽原因導致的拉稀。
【采訪】謝正軍:尤其是剛出生的仔豬頭幾天我們一般把這種拉稀的原因歸結爲三類,第一種叫做營養性拉稀。
【解说】:由于饲养员在饲喂母猪的时候没有做到看膘投料,母猪过肥或者是饲喂过多,导致奶水过浓。仔豬吃了这样的奶水以后,肠道消化不了不易吸收,导致脱水这样引起拉稀。像这样情况一般在飼養管理上,都会让饲养员看膘投料,给过肥的母猪少喂一点。
第二種最常見的拉稀和我們人一樣,一受涼很容易拉肚子,小豬對溫度要求很高,夏天好說,在冬天千萬別凍著了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萬一是由于病毒侵襲而引起仔豬拉稀,就需要緊急接種疫苗,防止仔豬脫水死亡。
小豬生下來體質差,抵抗力弱,爲了給小豬仔增強體質,豬場還給小豬做起了三天保健,也就是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給小豬調理身子。中藥采用的是柴胡和黃杞多糖。
【采訪】謝賢嶽:其實這兩種藥在我們傳統中醫中人也在使用。比如黃杞多糖,體質虛弱的人吃了它可以補中益氣,增強免疫力,柴胡如果有感冒發燒的可以起退燒清熱的作用。
【解說】:配的西藥起到抗菌的效果。口服的劑量要掌握好。一共喂三天,一般是出生小豬第一天喂一毫升,以後每天加一毫升。這裏要注意藥物的劑量不能太大了,因爲初生小豬的內髒器官比較脆弱,如果藥物劑量太大會損傷內髒器官,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。
經過三天保健,小豬的體質會有所增強,有助于抵抗力弱的小豬趕上大部隊。
【采访】专家 欧阳延生:仔豬的管理是对我们整个养猪成败与否關鍵的一个關鍵部分,所以把仔豬这个阶段养好了以后,对下一步生豬育肥階段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。
【主持人】:小豬出生頭三天對于小豬整個養殖階段非常重要,剪臍帶剪牙剪尾巴,看似讓小豬受苦了,實際上是對他們健康成長的保障,想方設法讓小豬吃好奶,對小豬進行三天保健更是讓小豬從小打好基礎。小豬活潑健康,商品豬的品質才有保障。
【主持人】:豬肉的行情時跌時漲,對于養殖戶來說,想賺到錢首先就得提高
| 视频清晰度:高清 | 评分:★★★☆☆ | 日期:2015-06-17
觀看:5711
隨著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出台了,養豬業開始有了准入門檻,豬場環保.... [詳細]